科研团队:有麻醉学界“八一队”之称的第四军医大学徐礼鲜、柴伟、张惠、孙绪德等教授组成的专家团,负责产品研发和技术指导。
徐礼鲜教授, 1984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专业,1989年和1999年分别获第四军医大学药理学硕士与博士学位。2002到2003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医院临床药理学部访问学习。
现任第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,教授,主任医师,硕士、博士及博士后导师,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专家。兼职亚洲口腔麻醉学术联盟主席、中华口腔麻醉学会主任委员、中国麻醉药理学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华麻醉学分会委员、中国麻醉医师学分会委员、陕西省麻醉学会和疼痛学会副主任委员、西安市麻醉学会主任委员、第三届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、全军麻醉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常委。担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、卫生部第三类医疗技术、国家自科学基金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全军西药评审评审专家,担任中华麻醉学杂志、临床麻醉学杂志、国际麻醉与危重医学杂志、实用口腔医学杂志、中国美容医学杂志、医学争鸣杂志和麻醉与监护论谈专栏主编等32项职务。
长期从事药理学特别是麻醉药理和液体给氧的基础及临床研究,获各种科研基金17项,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项(1项排名第一)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(5项排名第一)、军队“十一五”科技攻关项目2项(1项排名第一)、长江学者骨干教师基金1项(排名第一)、全军重大医学成果推广项目2项(1项排名第一);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33篇,其中被SCI或EI收录文章38篇,IF总和为102.192,IF≥ 4.0共10篇,单篇最高IF为7.882;获各种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奖14项,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(排名第一)、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(排名第一)、军队科技进进步一等奖(排名第一)、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(排名第一)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(2项排名第一),获国家各种专利8项(5项排名第一);多年来共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8名,其中10名分毕业后分别担任军队多家医院麻醉学科主任或副主任。
自1974年参加工作以来,曾于1990年获“七五”期间医疗工作优秀奖,1995年获“八五”期间十佳医疗工作者奖,1996年荣获三等功,2000年获“九五” 期间科技工作先进个人,2005年分别获中青年人才奖、第四军医大学优秀党员、基层干部标兵和荣立二等功,2006年荣获第四军医大学“华山杯”技术贡献奖,分别于2005和2009年二次获总后勤部优秀党员,2007年“静脉输氧另辟缺氧救治新途径”获国内十大医学新闻,2009年获军队院校育才金奖,2010年获基层干部标兵并荣集体三等功,2011年被总后勤部授予“十一五”科技工作先进个人,并获“十一五”军队医学科技重大成果奖等38项奖励或荣誉称号。
柴伟教授,第四军医大学七九级医疗系毕业,1992年获麻醉学硕士学位。
现任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、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,党支部书记。1986-1987年在北京协和医院麻醉进修一年,2006.11-2007.11年在美国做访问学者一年。
学术任职: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学分会常务理事,中华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委员,全军麻醉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委员,中华医学会陕西省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,中华医学会陕西省疼痛学会常委;中华麻醉学杂志通讯编委,临床麻醉学杂志审稿人;陕西省和西安市医疗事故鉴定受聘专家。
科研情况: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,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,军队后勤科技成果推广扩试项目1项,军队科技攻关项目1项,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项。发表论文50余篇,其中SCI收录4篇。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(2008),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(2006),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(2005),军队及武警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(2005,2003)。参编及参译着作三部《围手术期心搏骤停与复苏》,《急腹症病人麻醉》,《现代野战外科学》)。目前学科研究方向为疼痛生理与调控。